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是控制动物生长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基因之一。本文采用PCR方法分离了吉富罗非鱼(GIFT strain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IGF2基因5475bp,包含由4个外显子组成的整个阅读框669bp以及3个内含子。通过比对吉富罗非鱼10个个体IGF2序列,共发现11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本文检测了内含子1的621nt(C/T)和外显子3的161nt(A/G)两位点在192尾吉富罗非鱼中的基因型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体型、增重的相关性。使用四引物扩增受阻体系PCR检测内含子1的621nt基因型,结果显示,CC、CT、TT基因型频率在雄鱼中分别为0.32、0.32、0.36,在雌鱼中分别为0.38、0.38、0.24;与体型、增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此位点不同基因型只与雄鱼体型(体高/体长)显著相关(P0.05),CC型个体显著高于CT和TT型个体。外显子3的A/G转换导致了MSPⅠ酶切位点改变,使用PCR-RFLP法检测该位点基因型,结果显示整个群体中不存在AA基因型,在雄鱼中,GG、A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1、0.29,而雌鱼中则为0.75和0.25;与体型、增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此位点不同基因型只与雄鱼增重极显著相关(P0.01),GG型的雄鱼明显较AG型增重快。  相似文献   
2.
长诏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5月、8月和11月对新昌长诏水库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运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对长诏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诏水库浮游植物有6门26属(种),其中,绿藻门10属(种),硅藻门9属(种),蓝藻门4属(种),隐藻门1属,甲藻门1属,黄藻门1属.浮游植物的丰度为5.73×105~7.73×105ind·L-1,平均为(6.71±0.81)×105 ind·L-1;生物量为0.73~1.03 mg·L-1,平均为(0.83±0.12) mg·L-1.在水平分布上,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的丰度在各采样点中均较高;在季节分布上,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分别在春季、夏季、秋季占绝对优势.总体上,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在水库入水口较高,出水口较低.水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差,水质受到较重污染,且主要为氮、磷污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浙江分水江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浙江桐庐分水江水库设置7个站点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逐月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37种底栖动物,主要由寡毛纲和摇蚊科物种组成.春、夏、秋季优势种均为霍甫水丝蚓,冬季优势种为羽摇蚊.直接收集者在物种数量、密度和生物量上均占绝对优势.群落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88.0±48.8) ind·m-2和(1.86±0.49) g·m-2.底栖动物密度在站点间无明显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呈现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趋势,生物量在站点、季节间均无显著差异.水温和水深是影响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Goodnight-Whitley指数不适合用于该水库的水质评价,其他指数综合显示分水江水库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海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省患暴发性疾病的罗非鱼(Tilapia)上分离出1株细菌HNLFYL4,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及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对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所得序列已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为HQ645983,与GenBank中收录的链球菌16S rRNA 基因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无乳链球菌同源性高达100%,进一步确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显示分离菌株对小白鼠和罗非鱼均具有致病性,对小白鼠的LD50为1.0×104 CFU/mL,对体重为500g±20g的罗非鱼的LD50为1.729×109CFU/mL.分离菌株对氯霉素、青霉素G、呋喃妥因等敏感,对丁胺卡那、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青虾“软壳综合症”病原及其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患软壳综合症的濒死青虾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QXL0711B, 经人工感染试验, 其对青虾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47×106 CFU/mL, 具有较强毒力。API 32E系统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 该病原菌为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 登录号: FJ808727)。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菌株QXL0711B与维罗纳气单胞菌(登录号: X71120)和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登录号: AY987729)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鹄沼枝额虫是一种淡水小型甲壳动物,主要以细菌、有机碎屑和单胞藻等为食.用豆腐、虾片、米糠、大豆、面粉、小球藻6种饵料培养鹄沼枝额虫幼体,经11d培育,结果显示,不同饵料对鹄沼枝额虫生长、成活率有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虾片组的鹄沼枝额虫体长增长显著优于其他5种饵料组(P<0.05);小球藻组的鹄沼枝额虫成活率显著高于米糠、豆腐和面粉组(P<0.05),但与虾片和大豆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虾片培养的鹄沼枝额虫较其他5种饵料提早1-2d产卵,且初次产卵量和卵径均为最大.用虾片、大豆、米糠、虾片+米糠、大豆+米糠5种饵料投喂性腺刚开始发育的鹄沼枝额虫,经27d培育,结果表明,不同饵料组间的鹄沼枝额虫生殖力差异显著.虾片+米糠培育的鹄沼枝额虫生殖总量显著高于米糠和大豆(P<0.05),而与虾片和大豆+米糠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虾片和虾片+米糠是培养鹄沼枝额虫的优质饵料,对其生长和种群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在钱塘江桐庐段水域的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该水域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种群的叉长和体质量组成,性别组成和性比、年龄组成等渔业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群体的叉长范围为11.2~33.1 cm,平均叉长为(20.2±3.45)cm;体质量范围为26.0~540.8 g,平均体质量为(171.6±81.9)g。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雌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3.5±3.58)cm,平均体质量为(183.2±79.87)g;雄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2.7±3.77)cm,平均体质量为(168.8±78.99)g。雌性群体数量多于雄性群体数量,雌、雄性比约为1.47∶1。渔获群体由4个年龄组组成,以2龄为主。  相似文献   
8.
以G1组1×10^6 TCID50/mL、G2组1×10^3 TCID50/mL两种不同浓度草鱼呼肠孤病毒通过腹腔注射感染草鱼,G3组用草鱼呼肠孤病毒细胞灭活苗注射免疫草鱼,并设计对照组:用相同体积的PBS腹腔注射草鱼,分别在注射后1、2、7、14d取血清及肝脏,测定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通过各项酶活力变化规律来研究病毒感染及疫苗免疫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C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各处理组变化不显著,肝脏中大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KP活性,血清中G1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2、G3组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肝脏中G1、G2组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G3组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MPO活性,血清中G1组呈上升趋势,G2组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G3组呈现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肝脏中G1组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G2组与G3组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SOD活性,血清中G1组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G2组呈现升高的趋势,G3组呈现先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肝脏中G1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2组呈现降低的趋势,G3组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果显示:MPO及SOD两种酶活性在G1、G2及G3血清中变化趋势不一,说明这两种酶活性跟刺激物浓度及种类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PCR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real time RT-PCR通过直接检测指数扩增期的PCR产物来确定基因的初始模板量,是定量基因表达最灵敏的方法,其准确性取决于扩增效率以及数据的处理方法。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分析荧光定量PCR实验数据的方法是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绝对定量方法是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起始模板的拷贝数;相对定量方法则是比较处理过的样品和未处理过的样品目的基因之间的表达差异。而相对定量又有双标准曲线法,2^-△△α法以及动力学法。该文介绍了这些方法的推导、假设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发掘维罗纳气单胞菌特异性更强的检测靶点和毒力相关基因靶点,建立能够检测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的PCR检测方法.通过序列比对分析气单胞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筛选对维罗纳气单胞菌特异的引物,用于检测种特异性,利用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保守引物,检测菌株的致病性,并进行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优化,灵敏度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发掘并设计的维罗纳气单胞菌16S rRNA特异性引物结合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保守引物建立的检测方法,对12株气单胞菌和10株非气单胞菌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都能扩增到大小分别为343 bp和232 bp的特异性条带,而非维罗纳气单胞菌的致病性气单胞菌只能扩增到232 bp的气溶素基因特异性条带,其它菌株都不能扩增到目的条带.灵敏度试验表明,该反应体系的检测灵敏度为1.35×10-3 mg/L.我们建立的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检测方法能特异地检测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并具有高度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